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稀土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唐金魁、張洪杰研究員等在稀土單分子磁體弛豫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guān)成果發(fā)表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2010, 132, 8538)上。
近年來,由分立的、從磁學意義上講沒有相互作用的分子單元而不是三維擴展晶格(如金屬、金屬氧化物)構(gòu)成的單分子磁體是分子功能材料研究的熱點之一。稀土元素單電子數(shù)多、各向異性顯著,是設計單分子磁體的理想選擇。然而如何克服稀土離子磁化強度量子隧穿(QTM)效應,從而提高稀土單分子磁體的有效能壘,闡明稀土單分子磁體的弛豫機理一直是單分子磁體研究的挑戰(zhàn)性課題。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獲得了能壘為173 K的四核鏑單分子磁體,并首次應用雙弛豫Debye模型成功解析了分子中與不同各向異性自旋中心相關(guān)聯(lián)的、分立的弛豫過程;揭示了體系多弛豫過程的機理;提出了通過改變各向異性自旋中心的配位場及自旋之間的磁相互作用,進而調(diào)控單分子磁體弛豫過程的設計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長春應化所在以鏑離子為自旋載體構(gòu)筑單分子磁體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相關(guān)工作已發(fā)表在Chem.–Eur. J., Chem. Commun., Inorg. Chem.和Dalton Trans.等雜志上。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長春應化所三期創(chuàng)新基金和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等的支持。